1月23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4年工作时指出,广东粮食预期产量1270万吨。
2023年以来,广东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上半年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良好,下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科学有效应对台风、寒露风不利气象条件,有力克服病虫害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以清远市为例,各县(市、区)均已确定当地丝苗米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19香”等9个优质品种;依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清远市农业科研力量,开展丝苗米优质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提纯复壮。2023年清远丝苗米全年播种面积达153.74万亩,50亩以上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13.22万亩,两项面积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产量达58.6万吨,综合产值达53.06亿元,同比增长32.65%。
清远丝苗米种植基地。
树立大食物观,广东还向海洋要粮食。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广东将在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在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加快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生态品质等方面下苦功,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
为加强“蓝色粮仓”顶层设计,去年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开发,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在近海做“减法”,在中远海做“加法”,拓展深远海利用空间,促进海洋渔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湛江三面环海,自古就是天然渔场,渔业产量、卸港量位居广东省前列。目前有流沙、草潭等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拥有养殖网箱3500多个,占广东省约70%;桁架式养殖平台3个,占广东省50%。”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主席李多民提出了加快湛江水产种业基地建设,促进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陆海统筹发展,加快海洋牧场装备转型升级和智慧渔业发展,配套完善海洋牧场上下游产业,加强水产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际渔业合作空间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广东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2023年,湛江市印发《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提出要坚持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岸海联动,全链发展;坚持立体开发,改革推动;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合作开发,共享共赢。其总体目标是把湛江打造成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形成“一核四圈七组团”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格局,成为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水产养殖与加工基地、装备与饲料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广东坐拥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的海域面积,水深大于15米的海域占省管海域面积70%以上,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也将成为减轻近海环境资源压力,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记者】林健民
【来源】南方农村报